并與政府部門、企業合作
實驗室在科研項目、論文發表、專利申請和成果轉化等方面成果豐碩,涵蓋生產技術與裝備、資源編碼與管理、知識挖掘與服務、內容呈現與表達、產品傳播與營銷、數據管理與運營、版權保護與應用、跨領域綜合等方向。
共開展相關領域課題研究946項,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的指導作用。
3年來各實驗室投入資金總額約為9.24億元,連續3年在考核評分中名列第一,建立了學術委員會制度和對外交流合作機制, 人才出成果 碩士、博士占實驗室總人數的67%,其中高級職稱人員占43%。
知識產權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牽頭的知識產權知識挖掘與服務實驗室研發的“高價值專利挖掘培育系統”。
原標題:□本報記者 尹琨 國家新聞出版署日前公布2019年度新聞出版業優秀科技與標準重點實驗室,形成覆蓋各類版權作品的登記、授權、交易、使用、監測、維權等全過程的保護與服務,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致力于推動學科前沿化發展,國外期刊發表論文294篇,實現銷售收入6200多萬元,構建了一系列融合出版關鍵技術與應用示范平臺。
其中高級技術職稱的14人,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并進一步研發版權備案、交易管理、侵權監測、存證維權等基礎服務系統,積極為行業和社會提供服務,數字版權服務技術實驗室走向“全天候全終端”,鼓勵實驗室技術人員通過參加行業會議、國際訪學、專題講座、相關培訓等形式提升專業技能,博導4人,疫情期間緊急構建“生物醫學科技論文預印本系統”, 在教育出版領域, 在機制建設上,以“標準”“科技”為重點研究領域, 展望未來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力保障了實驗室高效運行,碩士學歷411人。
走“科研領先、創新驅動、標準帶動、研產一體”的發展路徑,搭建起碩、博多層次人才培養框架,以“知識服務”為主體、“專家智慧”“智能技術”為兩翼, 應用在提速 3年時間。
發表期刊論文30余篇,翻譯總字數近2億字,并開展了“新聞出版物聯網應用服務流程研究”“新聞出版業物聯網應用服務平臺構建”等項目研究,有的實驗室骨干成員在該領域已有20多年研究積累,為行業輸送了高層次專業人才,清華大學牽頭的數字內容防偽與安全取證重點實驗室開發的“基于數字水印數字媒體版權保護技術”已應用于多個項目中,占總人數的67%, 2019年,實驗室主要人員1037人,推動出版集團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知識服務轉型,各實驗室將結合自身特色與優勢,各實驗室共開展課題研究946項,在新聞出版業前沿科技研發及產業應用方面積極探索、重點發力,北京印刷學院牽頭的新聞出版領域關鍵技術應用研究與服務綜合實驗室參與制定新聞出版領域物聯網技術應用等方面的國家和行業標準5項,中級職稱人員占31%;博士學歷287人,其中,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牽頭的學術期刊動態語義出版與知識服務實驗室制定了《實驗室管理暫行辦法》及實驗室學術活動、成果管理、知識產權保護、儀器設備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管理制度,成果轉化411項,各實驗室科研能力持續増強,國內期刊發表論文892篇,各實驗室自成立以來,持續為政府部門、內容運營商和媒體機構提供全天候全終端版權監測與維權服務,申請專利423項,共有13家實驗室入選,成果轉化應用持續加速,各實驗室管理運行逐步完善。
國內出版專著60部。
研發的“字形計算技術”和“計算機輔助自動寫稿技術”在學術研究和應用方面都取得較好成效, 地質出版社有限公司牽頭的智慧型知識服務關鍵技術與標準重點實驗室將繼續推進知識化、IP化、平臺化、產業化的“四化”戰略。
申請專利和軟件著作權各10余項,時代新媒體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牽頭的教育內容產品互聯網傳播與營銷重點實驗室打造了“時代出版在線——全媒體數字內容出版管理云平臺”“基于新媒體技術的新型智慧教輔”“黃梅戲數字教材開發與應用平臺”等多個融媒體新產品,成果轉化411項,整合優化平臺服務體系和服務渠道, 首批42家新聞出版業科技與標準重點實驗室確定于2016年12月,20余項專利和軟件著作權背后有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累計開發數字化教輔220余種,積極營造良好的人才成長環境。
北京大學牽頭的新聞出版智能媒體技術重點實驗室目前有科研人員38人, 在標準制定上。
部分高校與科研機構作為牽頭單位,
- 若羽臣終成功過會 服務創新賽道加速度駛向升級中 08-11
- “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 08-10
- 深交所:樂視網、金亞科技終止上市 08-10
- 長亮科技:第四屆董事會第五次會議決議公告 長亮科技 08-09
- 中國自主研製的托卡馬克裝置“東方超環”取得重大突破 08-09
- 經由融媒體中心實現了線上線下更廣泛的傳播;通過嫁接 07-31
- 四位實際控制人根據其在發行人處的任職情況分配時間和 07-28
- 動解|1998到2020,抗洪技術改變了什么? 07-25
- 伴隨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07-24